![]() 首先是卖票阶段,票价由主办方决定,消费者按票面价格付款后,大麦们从中抽成,比例在3%-20%之间,具体比例根据市场热度、和主办方的合作深度而来。 “比如周杰伦的演唱会能给票务平台带来很多用户流量,这种情况下,票务平台就愿意少抽点钱。”KK表示。 然后是退票环节,手续费扣除比例是主办方定的规矩,大麦们按此进行操作,其是否从中收取服务费以及收多少,同样没有固定标准,需要主办方和票务平台商量。 另外,有些消费者没抢到票会选候补票,这时就要交手续费,一般为总票价的6%。比如一张1000元的演唱会门票,候补要多交60元。目前候补票仅大麦存在,其他一级票务平台暂未上线这一功能,这个费用为大麦收取。 除了这些,票务平台还通过“增值服务”赚钱。比如大麦的“优先购““电子纪念票”等权益,属于VIP专属特权,且只有更高级的淘麦VIP黑钻会员才享有头部项目专供的优先购,该会员售价为一年399元。 在卖票业务之外,票务平台还涉及演唱会数据服务,通过分析用户喜欢买哪位艺人、哪一票档、哪些举办地,然后给主办方提供定价等建议。以及将手伸入了上游,比如大麦联合了经纪公司、艺人工作室和市场上的内容制作方,涉及演唱会、音乐节等热门领域,将自身业务范围延伸至内容制作端。 如今票务平台的业务已经覆盖线下演出市场的上中下游,其中,大麦更是占据着线下票务市场TOP1的位置,几乎覆盖所有头部演出项目,被从业者认为是这行赚钱最多的公司之一。 最新财报显示,2025财年,大麦给大麦娱乐带来了20.57亿的收入,比上一财年增长了236%,在总营收里占比30.7%,是大麦娱乐第二大收入来源。
大麦的暴利表现,甚至推动了上市公司从“阿里影业”到“大麦娱乐”的更名。
火热的演唱会市场,票务平台如何改进?
近两年,演出市场的热度一路高涨,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(不含娱乐场所演出)的票房收入达到了579.54亿,与上一年相比,增长率为15.37%。其中,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的火爆程度格外引人注目,万人以上的演唱会场次相较2023年,猛增了84.37%,成为拉动票房增长的核心力量。 进入2025年,这股热潮丝毫未减。以开启演唱会旺季的5月为例,道略发布的报告指出,2025年5月全国举办的演唱会总场次多达330场,相比2023年、2024年同期,分别增长了423.8%、20.9%。 然而,在演唱会市场一片火热的背后,也存在着严重的冷热不均现象。“市面上仅有约10%的演唱会被疯狂抢购,而这10%的演唱会,承载着全国歌迷的期待。”有从业者表示。 也有数据佐证,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的《2024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》表明,大型营业性演出在整个演出票房中的占比,从2023年的35.4%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51.1%。观众人数在4万以上的演唱会,占比达到7.9%,相较于上一年提高了3.5个百分点。这充分说明,头部艺人的演唱会吸引着更多观众,演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。 演出市场的增长高度集中于头部项目,是抢票难的重要原因。 以五月天演唱会为例,北京鸟巢的容纳量大约为5万个座位,但大麦显示,其每场的想看人数接近几十到上百万。在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,抢票难度堪称地狱级别。达克也透露,在二级票务平台,大多数演唱会门票都处于打折出售的状态,真正具备高溢价的演唱会很少。
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,从业者认为票务平台若想获取更多红利,就必须解决用户信任缺失的问题。包括继续坚持高公开售票比例、严格执行强实名制,从根源上遏制黄牛票的泛滥的同时,完善退票机制也刻不容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