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来源: 定焦One
定焦One(dingjiaoone)原创 作者 | 王璐 编辑 | 阿伦 8月,一场场演唱会从南到北排满全国多个城市。每逢周末,北京鸟巢外,傍晚六点就排起了长队。 据不完全统计,仅这一个月,全国演唱会数量已超200场,覆盖北京、上海、济南、西安等多个核心城市,以及时代少年团、邓紫棋、陈奕迅、五月天等不同代际艺人。 热闹背后,演唱会抢票难再次成为焦点。 五月天在北京鸟巢连开13场演唱会,场场开票后售罄;周杰伦演唱会猫眼平台“想看”人数达440万人次,开票后也是秒空。 大量网友抢不到票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黄牛却掌握着海量票务资源,部分原价800元的门票,在二级市场流通被炒至4000元-5000元,部分稀缺席位溢价甚至突破万元。 网友将矛盾再一次指向了以大麦为代表的票务平台,并指出其“三宗罪”: 1,信息不透明:85%的公售下仍然有大量票流入二级市场,质疑其监管不力,甚至怀疑与黄牛存在利益关联; 2,退票难:高额退票手续费,以及“一经售出、概不退换”的“霸王”条款; 3,候补争议:需要加6%的手续费候补,被指变相加价。 作为连接演出供给端(主办方)与需求端(消费者)的核心枢纽,票务平台本应承担起票务流通的公平性保障,却一次次受到公众质疑。 流散到市场的黄牛票究竟和“大麦们”有没有关系?退票为何有众多限制条件?每卖出一张票,票务平台能赚多少?这些问题的厘清,对规范演唱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。
黄牛票还没杜绝,退票难又成问题
灿灿是一位追星族,今年她已经跑了不下十场演唱会,几乎每隔一周就拖着行李箱奔赴下一个城市。可她看演唱会的快乐,经常被买票的烦恼打折扣,买票难成了她看演唱会路上的最大痛点。 她通常会先在大麦、猫眼这些一级票务平台上拼手速抢票,要是没抢到,就只能转头去找黄牛买录入票(直接录进系统的粉丝、合作方赠票)或邀请函(主办方发给特定对象的专属票源)。一来二去便见了不少“怪事”。最近一场演唱会的经历就挺让她摸不着头脑:主办方先是录错了票,接着大规模退票,然后又重新出票。 灿灿想要两张前排连座票,在大麦上没抢到的她只好花高价从黄牛手里买了两张“录入票”,可灿灿拿到票一看,两张根本没连在一起。黄牛解释说,这一票档的某一区域整体都录错了买票人信息,目前主办正在大规模退票重录,让她耐心等待。最后,灿灿还真拿到了两张连座票。 这事儿让她心里打了个问号:首先是怀疑票务平台私藏大量门票,其次是质疑其随机分配座位存在暗箱操作,“不然为什么会出现同一票档大量录错位置的情况?” 不过,接近票务平台的资深从业者KK觉得不太可能,首先“私藏门票”肯定是不被允许的。 她告诉「定焦One」,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、公安部为降低黄牛票、规范市场秩序,规定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,必须实名购票、实名入场,演出举办单位(主办方)面向市场公开销售(一级票务平台)的门票数量也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%。对于这一标准,主办方和票务平台都会严格遵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