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小米的“性价比”还有效吗? 小米MIX Flip 2以综合实力(如性能、续航、折痕控制等)+性价比取胜,算是稳扎稳打。目前还不清楚,苹果的折叠屏产品究竟会带来怎样令人惊艳的用户体验,能否重现iPad颠覆行业的场景。但国产品牌仍需做好准备,苹果真正下场时,市场可能不会再给“第二个华为”成长的机会。 燕茹曾参与筹办过几届CEE Asia(北京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),对于国产折叠屏手机的优劣对比有较深理解,她向陆玖商业评论表示:“折叠屏手机似乎还没有在各种细节上达成统一,就是该怎么设计才最好。长期看来,卷轻薄,卷长续航,卷浅折痕,都是不可持续的。卷设计的时代,可能会很快到来。整体看来,折叠屏是有很大创新潜力的。简单的,比如视频弹幕,以前只有一块屏幕,弹幕都飘在画面区域,有折叠屏就不用了;稍微复杂的,折叠屏能让多应用同时开启使用,一台折叠屏手机可能抵得上几台笔记本电脑。” 03 折叠屏赛道上,小米能否后发制胜? 艾瑞咨询预计,2025年中国每卖出5部高端手机,就有1部是折叠屏。小米是后来者,尤其要站在更高的门槛上参与竞争。 市场关心三个问题:一是小米是否入局太晚?二是小米折叠屏究竟能不能“打”?三是面对2026年苹果可能加入战局,小米是否因造车自顾不暇?这三点决定小米在折叠屏赛道能走多远。 小米折叠屏是否迟到了? 华为第一款折叠屏手机Mate X于2019年2月问世,小米则在2021年3月推出第一款折叠屏MIX FOLD,晚了2年。 目前看来,相比华为Mate X系列六年迭代七代的技术积累,小米折叠屏确实错过了早期市场教育阶段。但小米避开了早期技术试错阶段(让三星和华为承担铰链技术、屏幕折痕等试错成本),待供应链成熟后快速切入。 小米有底气将12+512版本(12GB运行内存+512GB机身存储)定价下探至主流直板旗舰区间,正是通过后发制人,避免了初期的技术不稳定性和高昂研发成本。 况且,小米本就更擅长紧跟“技术成熟度曲线”,把黑科技变成大众消费品,但在折叠屏赛道却仍属尝试。IDC数据显示,小米折叠屏市场份额是先涨后跌,也曾短暂进入国内前三,但没能站稳。 小米的真正优势不是产品或者生态,而是方法论。 现今,各个品牌折叠屏的硬件参数逐渐趋同,小米靠什么突围?有人认为,可以靠生态,靠性价比。 小米高层多次提到过一个产品逻辑,即所有好的产品都需要经过迭代来保持持续竞争力。小米的第一代产品往往口碑不太好,网上至今流传着“买小米不买第一代”,但依靠创新设计+价格优势兜底,小米可以逆袭。 《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》中,提到一个“80%逻辑”,就是新一代产品要保持80%的原有功能(大众消费者最切实的功能),提供10%-20%的变换。这样做,既能扩大销售,也能节省成本。 小米折叠屏的迭代遵循“80%逻辑”,初代MIX Fold因折痕、外屏比例等问题口碑平平,但凭借万元内价格和旗舰配置兜底。 次年MIX Fold 2保留核心铰链技术(80%),重点优化厚度(10%),减薄至11.2mm,成为当时最薄横折屏;第三代延续轻薄基因,升级龙骨转轴(10%创新),凭借独特的三级连杆转轴设计,实现45°-135自由悬停。 到MIX Fold 4时,在保持前代铰链可靠性基础上(80%),新增双向卫星通信(20%差异点)。这种迭代模式既保障了基础体验的延续性,又通过每代1-2个关键升级点形成差异化卖点。 通杀手机、家电、汽车三条赛道,期待小米折叠屏下一款。 随着小米汽车量产爬坡,外界担忧手机业务资源被稀释。 雷军在2025年两会期间透露,小米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达300亿元。不同业务正在形成技术协同。比如,小米折叠屏的研发中,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性能提升,也能使小米电动滑板车增加行驶里程;散热技术改进则惠及小米空调,提升制冷效率。 不过,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。折叠屏市场正呈现“高端寡头化”趋势:华为、三星份额合计占据半壁江山,这个品牌溢价能力短期难以超越。小米需要警惕陷入“中端陷阱”——以价格换市场却难以突破6000-8000元价格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