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栏目
首页科技 • 正文

继iPhone后,华为等厂商将发布eSIM机型

发布时间:  浏览: 次  作者:网络

来源: 互联网那些事 江苏


 

继3.5mm耳机接口后,SIM卡即将成为下一滴时代的眼泪。

eSIM服务的普及近在眼前

事实证明,eSIM服务真的离我们不远了。

据媒体报道,10月13日晚间,苹果公司CEO库克现身Apple Store旗舰店抖音直播间,并在和国内网友展开互动之余,为iPhone Air献出了自己的带货首秀。

与之相应的,10月14日,媒体发现苹果的中国官网也同步更新了iPhone Air的发售信息。明确表示在中国大陆范围内,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均可为其提供eSIM支持,且消费者从官方购买的iPhone Air均为“无合约机”。

换言之,10月22日正式发售的iPhone Air(官方渠道)不仅允许消费者自由选择不同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,还支持他们根据个人的喜好在不同运营商的资费套餐间灵活切换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已官宣获得“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”的三大运营商也进入了eSIM预约的冲刺阶段,争相推出了自己的线上预约通道。


 

不过值得一提的是。

10月14日,有人发现中国电信旗下的江苏电信、陕西电信均在发文宣传自家eSIM业务时,声称华为、OPPO等国内手机厂商也将陆续上市eSIM手机。可见随着iPhone Air的正式发售,实体SIM卡槽或将迎来3.5mm耳机接口的同款结局——被众厂商纷纷删除。

eSIM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

eSIM,别名“嵌入式SIM卡” “电子化SIM卡”。

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实体SIM卡嵌入到了芯片内部,以此让设备借助数据文件摆脱“上网要有实体卡授权”的限制。虽然在功能上和普通的SIM卡没有任何区别,但由于eSIM模块集成在手机元件里,所以它并不属于任何一个运营商。(合约机除外)


 

正因于此,使用eSIM的用户在面临“换卡”等业务场景时,就可以借助网络营业厅“空中写号”,为自己免去前往线下营业厅的繁复过程。而随着用户开通号码、变更运营商、业务签约的成本下降,服务质量、套餐性价比、用户体验等概念在运营商之间的“竞争优势权重”也将愈发壮大。

针对这一情况,有媒体曾做出点评称:eSIM服务在短期内或将改变运营商的竞争逻辑,带来一定的阵痛。但长期以往,不仅运营商的获客渠道、成本会快速下降,用户也能在更为多元的服务中迎来体验升级,如此可谓双赢。

除此以外,实体SIM卡的存在对各厂商而言也意味着元件布局空间的下降、终端连接不稳定风险的存在、机身开槽对防水工艺的影响。

从硬件、生产角度看,eSIM的存在不仅大大节约了手机内部的可利用空间,无需开槽的它还间接提升了手机的防水等级。更别提在智能设备成为主流研发方向的今天,智能手表、智能眼镜、智能项链甚至智能戒指都可以借助eSIM技术变得更为精巧,进而获得更为便利、灵活的终端独立入网体验。

中国eSIM产业将驶向快车道

针对消费者对eSIM服务兴趣高涨的情况,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丰伟表示:“开通eSIM手机业务,会将中国整个eSIM产业推入快车道。”

在数据层面,我国每年的手机销量高达3亿部。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eSIM手机的热销,整个科技产业链对eSIM相关产品、技术的投入也将呈上涨趋势,进而为物联网设备、智能穿戴设备、移动电脑等产品的eSIM化提供客观友好条件。

“过去,中国的eSIM业务都是在小品类终端上开展的,如今手机这个大品类终端的加入,将带动整个eSIM产业链的发展,因为全球80%的手机是在中国生产的。”谈及eSIM的前景,陈丰伟如此说道。

相关文章Related

返回栏目>>

首页   |   关于

Copyright © 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