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

文化

旗下栏目: 音乐 红木 收藏 艺术

文脉华章|25年前,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的故事(2)

文化 | 发布时间:2025-10-09 | 人气: | #评论#
摘要:2012年,习近平担任中共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组长,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文化自信。此后,他又将这一理念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,并强调,文

2012年,习近平担任中共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组长,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“文化自信”。此后,他又将这一理念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“四个自信”,并强调,文化自信是“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”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。总书记说:“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走向何方?中国到了今天,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,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。”

为什么我们需要“文化自信”?

习近平总书记给出鲜明的答案:“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无论哪一个国家、哪一个民族,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,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,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。”

2024年9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甘肃考察途中,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。

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,总书记在国宝级青铜器——何尊前驻足凝视。他指出:“中华文明五千年,还要进一步挖掘,深入研究、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,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,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,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。”

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,总书记感慨道:“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。我们文化不断流,再传承,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、珍惜好。”

2021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。在800多年前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语录前,他注目良久。“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,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?如果不是中国特色,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?”

近年来,得益于有效的保护和传承,传统文化发展局面为之一新,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,到处涌现新的“文化热”: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不少人“为一馆,奔赴一座城”;古老文物纷纷“出道”,成为备受追捧的“顶流”;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级舞剧、戏曲、综艺节目频出,让大众更加真切感受文化力量……

当人们不仅仅满足于“看山看水”,更青睐于“看文化、看文物”,文化自信也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坚定。
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:“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,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。”


责任编辑:网络

上一篇:2025北京文化论坛即将开幕

下一篇:没有了

首页 | 资讯 | 财经 | 国内 | 专栏 | 生活 | 关注 | 图库 | 艺术 | 关于 | 名人堂

          Copyright © 经济报道网&北京新华佳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:(京)字第29445号      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: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406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B2-20243228

电脑版 | | 移动版

Ctrl+D 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,全面了解最新资讯,方便快捷。